close
2015-03-07_234736

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

作者: 碧.威爾森

原文作者:Bee Wilson

譯者:周繼嵐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2/01/31

 

 

    《內容簡介》摘錄自摘錄自博客來

 

   這是一個消費者追求有機和純正食品的時代,更是一個食品醜聞不斷爆發的時代。然而,你不必慨嘆人心不古,也不必認定西方的月亮比東方圓,這本書要告訴你的是:黑心食品的歷史,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早,造假的惡質程度,過去不輸於現在。當代人餐桌上的謊言,至少可追溯到三百年前的英國,甚至可以前溯到把鉛摻入葡萄酒裡以追求美味的古羅馬時代。

  碧.威爾森細細疏理出黑心食品的前生今世,指出食品騙局雖古已有之,但卻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大行其道。為何?一方面,迅速發展的工業化越來越分隔了食品的原產地與銷售地,為造假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中世紀嚴格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品質監控體系已經崩潰,政府或因為貪圖自由市場帶來的利潤而採取不干預政策,或者無能顢頇,故此,從1756年的倫敦麵包門事件到1850年的紐約餿水奶醜聞,再到1904年的芝加哥黑心火腿事件,以至於到1960年代的日本,2008年的中國,甚至2011年的台灣,一部黑心食品的拙劣歷史不斷舊調重彈,反復上演。

 

           《心得感想》

 

       「甲之甘露,乙之砒霜。」─傑佛瑞‧派頓 Jeffrey Parton

 

           本作由英國知名的飲食作家Bee Wilson創作,她先從英國的黑心商品史開始談起,以1820年為界,德裔化學家德里克‧阿庫姆 Frederick Accum撰寫了一本書《論食物造假和廚房毒物》,這是人們第一次對黑心食品採取反擊,僅管成效不彰,黑心食品仍舊在大量製造和販賣,但卻讓人們意識到原來他們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食物,不但可以帶來養份,還同時蘊藏毒物。

           人心貪得無饜,讓人可以無視道德準則,政府的失職失能助長不肖廠商的橫行,黑心食品不僅危害公共衛生,剝奪國家財政收入,同時也損害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感。科技、經濟、政治等多種因素,讓它從古至今都難以遏止。

 

         「今天,再也沒有比假食物更「天然」的東西了,我們的食品中充滿了添加劑、改良劑和營養素。」伊莉莎白‧大衛 1977

 

             除了向讀者揭露黑心食品的數百年歷史,還有它的成因、製造過程、影響範圍和技術演進,另外也深入分析現代社會的人們身處在什麼樣的健康困境,該如何與之對抗,以及盡可能的做出正確的判斷。

            人造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從原本的替代食品,次級食品變成主食,據作者所言常用的食品添加劑在二十世紀初只有五十幾種,到一九七零年代已經有一萬兩千種,人類本來可以靠自身的味覺來辨別食物的好壞,新鮮程度,現在因為科技的進步,化學香料可以延遲腐敗,調出和真實食物一樣的美好風味,只有專業的鑑識人員透過儀器才能釐清真相,甚至還跟不上黑心商人的推陳出新,法律制度更讓他們成為「合法的騙子」。

 

            「我們放棄了品質,換來的卻是虛假的安全感。」─鮮奶運動,2006年

 

            《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很清楚的告訴我們,黑心時代並不會隨著食品標籤徹底標示而結束,讀到此處我便想起某便利商店某漢堡的成份貼紙,從沒想過35元可以買到這麼多東西,僅管它明白的告知大眾它是由什麼所組成的,可是消費者根本無法理解,那些添加物究竟是好是壞,對健康有無影響。Bee Wilson試圖說明在這樣的黑心時代,人們有什麼樣方法和力量可以去與之應對,看完結論以後的我,對於食安控管,遏止黑心商品這件事感到失落,似乎人們只能夠盡最大的努力去減低損害,徹底根除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nelylong 的頭像
    lonelylong

    lonelylong

    lonely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