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寂寞的公因數-正封  

寂寞的公因數

Ulik au pays du désordre amoureux

作者:弗杭蘇瓦‧樂洛赫

原文作者:François Lelord

譯者:尉遲秀

出版社:愛米粒出版

出版日期:201306

ISBN:待補

 


    
在這裡孤獨不是一種懲罰

    對他們來說,

    一個人待在房裡是很自然的事,

    就跟他和親友待在冰屋裡取暖一樣自然。

 

  《內容簡介》 

你我可曾想過...

人們的孤獨究竟會有多大的公因數? 

     ◎ 或許你不知道遠在7,500km的國度,因紐特人的社會裡得不斷地分享才能活下去。

     ◎ 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瘋狂世界,這樣完美的女人怎麼會有人將她遺棄在孤獨裡? 

     ◎ 一個四十歲的會計去追年輕的女孩,他就是個噁心的老頭,可是如果他是個大人物,他和一個大學生有戀情,那就是個神奇的愛情故事,或許就是文明世界裡有趣的地方。

     ◎ 在因紐特的國度或許沒辦法讓自己享受那種奢華,我們需要彼此來養活整個家。可是文明國度裡那種奢侈卻有個代價,那就是很多人都得忍受那種孤獨。

     ◎ 一場戰爭之中,人們都張牙舞爪的,這是一種反射動作:『如果您不是跟我們同一邊的, 您也就代表是反對我們』。

 

《心得感想》

 

     因為部落被納入世界人類遺產,因紐特人尤利克受邀前往白種人的國家擔任大使,他很樂意向那些喀卜隆吶克人(因紐特語,意為白人或非因紐特人)介紹他們的國度、人民以及生活,他不知道這些外國人的目的並非如他所想是種單純的分享,也不是為了對因紐特族表達敬意,而是有著額外的考量,像是贊助許多經費的石油公司,其實只是想以尤利克的形象來當作企業關心環保議題的宣傳。

 

    習慣與族人緊密相依的尤利克無法適應飯店客房裡的孤寂,獨自一人的他快被巨大的孤獨給淹沒,他感覺自己被遺棄,在因紐特人的世界裡從來不會有人落單,他前往酒吧試圖排遣這種窒息感,最後卻和應召女郎度過了一夜,當他知道她的身份時,雖然還不清楚這裡的習俗,但直覺告訴他這件事應當得是個秘密,不能讓教科文組織的接待人員,特別是負責陪伴他的瑪希‧雅莉克絲知道。

 

    瑪希‧雅莉克絲比尤利克大很多歲,她和丈夫分居,她有一個十歲的小男孩托馬,還有一個十七歲的女孩茱莉葉特,之後尤利克從飯店搬進了他們家,他在這個城市裡待得越久,和瑪希一家相處的時間越長,對自己的心思越感困惑,明明心繫未婚妻吶娃拉吶娃,也是因為她,他才願意遠離故鄉來到這打算將功贖罪,卻又會因為終有一天他必須放棄對瑪希的愛,必須離開這裡而感傷,有時他會在一起吃早餐的時候覺得自己也屬於這個家……

 

    尤利克不能理解為什麼這個城市裡有這麼多女人單獨生活,在因紐特那兒男人和女人總是一起的,男人負責狩獵而女人負責家務,分工合作且分際分明的社會使得他們明白各自的位置,在嚴苛的生存環境中他們處於一種保護和被保護、相互需要的狀態,但西方的女人卻不是這樣,她們有能力養活自己,她們總想要找到一個「對」的人,如果不是「對」的人便無需忍耐和他一起生活,可什麼樣的人才是「對」的人?是不是因為這裡有太多的對象可以挑選,所以人才會夢想有一天會在命運註定下與他的白馬王子/白雪公主相會?也因為充滿了太多的誘惑所以想要忠誠的只愛一個人變得無比困難?

 

    我想「忠誠」和「誓約」如果需要外在條件(可供挑選的對象本就不多,或根本無從揀選)的配合才能達成,相信它們也將不再顯得那麼美好珍貴,「孤獨感」也不是落單之人才會具有的情感,那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心靈空缺,有的時候僅管身邊被眾人圍繞卻仍備感寂寞,本該親密的愛人躺在一起卻又是同床異夢。

 

    在現實中,我們很少一再追問別人為什麼想結婚而不單身?為什麼要和他人相愛?但若有人這輩子不打算和任何人結婚或談一場穩定的戀愛時,他勢必得面對許多有禮和無禮的問候,還得視情況、場合、詢問的對象給予一個適當的理由,尤利克對書裡的單身女人們提出了一樣的問題:「為什麼妳們沒有伴侶?」,她們都給予了不同的解釋來說明,那些說法大多屬於實際面的逼不得已,難道單身只能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它就不能不是找不到理想情人的妥協也不是自我欺瞞而是發自內心的想望?難道人註定無法在孤獨之中找到一種平靜或專屬於自己的秘密溫柔?

 

    《寂寞的公因數》是個有意思的故事,從因紐特人尤利克的角度來看待現今都市人在情感上的隔閡疏離及匱乏,這個城市裡的人對於「認識」的定義是知道對方的長相和名字,而不是指自己看著那個人生活了一段歲月,他們的微笑只是禮貌上的應對不是期待攀談的示好,他們會假裝親切假裝自己想傾聽你所訴說的一切,François Lelord更以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社會運作、習俗文化、生活習慣及思考模式突顯了一個議題─「情感的渴求及現實的需求那一種更能驅使人類建立婚姻關係並加以維繫?」,讀者將會不斷的看到這部份的探討,透過尤利克的內心思緒,他眼前所見的觀察,他在雜誌、電視、演講的對話或是與托馬的(後來是他的)心理醫生艾克托的會談等等,相似的概念在不同的描述語句和事件中反覆出現,書裡提出了一些價值觀以供思辨,亦有一些回答可作參考,有點可惜的是並沒有某一個觀點能令我深感贊同,但確實地在思想激盪上造就了不錯的成果。

 

     其實深信自己終有一天會遇見夢中情人,以及期盼那個人會滿足所有我們對愛情的綺麗幻想,並不愚蠢也沒有那麼不可原諒。

 

感謝愛米粒出版給予試讀機會

 

《作者簡介》

  

Lelord.785090.jpg.785097   弗杭蘇瓦樂洛赫  François Lelord

  1953622日出生於巴黎,精神科醫師及作家。求學時期主修醫學及精神科醫學,1985年獲博士學位後,前往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返國後始嘗試寫作,長踞各國暢銷書榜,全球發行超過百萬冊。

  他善於以淺顯易懂的文字,經由寓言式的手法,為普羅大眾闡述精神醫學方面的主題,風格頗受《小王子》作者聖修伯里及伏爾泰的影響。目前受聘於亞蘭-卡本特基金會擔任精神科醫師,經常往返於巴黎及曼谷兩地。

 

arrow
arrow

    lonely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