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 (13)  

築地魚市打工的幸福日子

作者:福地享子

譯者:許展寧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20706

ISBN9789866319457

  競標結束後,

  拍賣場簡直就像是剛打完仗一樣,

  空氣中的激情散去,

  賣剩的鮪魚就像被遺棄似的,

  這邊一條那邊一條地躺在地板上。

 

  《內容簡介》摘錄自博客來

 

新子和小鰭有什麼不同?

築地魚市的興起和德川家康有什麼關係?

江戶時期魚市過年不送紅包送什麼?

以前的人怎麼送活魚到外地去?

  一個生活日夜顛倒、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字工作者,以年屆五十之年決定投入魚市場工作當個實習生。不僅對魚是個門外漢,連拿刀都成問題。只因為看到魚市場的人們渾身解數的工作態度,深深吸引著她。一開始不被認同,備受嘲諷(魚販都等著看她幾時受不了哭著逃回家);到立定目標,花了一年特訓變成手起刀落、殺魚毫不手軟的高手;得到面惡心善的老闆認可,和手腳麻利剝著貝殼的大姐們打成一片,從壽司店老闆那邊學會殺魚密技--四年的打工生涯讓她成了魚市場達人。

  在魚市場打工學會的不僅是如何分辨魚類,整個魚市的生態、交易買賣、人情義理等等,讓她改變對傳統魚市的看法。這個前身誕生自日本橋魚市場的築地市場,保留了江戶時期特有的民俗風情,也演變成來日本觀光必去景點之一。面對即將搬遷的魚市場,更多的是充塞在心中的感懷。這期間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成了最寶貴的回憶和紀念,也決定在搬遷之前把這絕無僅有的打工經驗和道地的築地魚市樣貌娓娓道來

 

《心得感想》

 

    之前的我對於築地魚市的認識和印象大多數都來自於《築地魚河岸三代目》這套漫畫,是一個對於魚完全不懂的銀行行員赤木旬太郎,繼承了妻子娘家的家業「魚辰」─筑地極有名望的魚貨批發,從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到逐漸受到信賴的小老闆的努力過程,是本非常溫馨有趣又能在閱讀中逐步了解日本飲食文化的作品,「魚」在日本人的生活中絕對是項不可或缺的食材,從捕撈養殖、批發競標、品質揀選、適時運用當令的季節食材、以各式的料理手法烹煮調味或生食,每一個步驟都是一門學問和藝術。

 

    其實我很害怕魚市場,準確的說法應該說是很害怕傳統市場,所有看得到屠宰場面或是聞得到血腥氣味的地方我都不樂意靠近,但我對它並不陌生,事實上有一段時間所居住的地方就在市場附近,黏膩參雜著血跡的地面、生鮮肉品的血腥味、天未亮便鼎沸的人聲、買賣吆喝聲和菜刀剁在砧板上的節奏,這些畫面仍存在腦海中極為生動且熟悉,有時回家的路上偶爾還會跟丟在桌邊上的牛、豬頭四目相對,或是踢到牛角跟其他部位的骨頭等,因此對於作者福地享子在將近五十歲時決定從文字工作者轉職到魚市場就業的舉動感到不可思議,她原本只是為了書寫傳單的工作前往,也一度藉機偷懶無法徹底融入環境,最後卻一股腦的愛上了魚市場的工作,想真正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築地魚市打工的幸福日子》亦是本輕鬆好讀的書,分成四個章節書寫了築地的歷史演變、人情味濃厚的風土民情、介紹了魚市場的內部運作以及設備、賣家和買家的往來互動、河岸周圍及當地風貌、天氣好壞和四季變遷如何影響著漁獲和銷售,以溫暖富有情感的文字描繪了她在「濱長」工作四年的所見所聞,當然的還有各種魚類的介紹,這部份譯者更做了詳盡的注釋,說明台灣和日本的名稱差異以及是否出產和魚本身的特色風味:

 

    「鰹魚,日名ka-tsu-o…….,台灣俗名有倒骨、烟仔、炸彈魚等,台灣主產不是本種,而是其他近似種。離水一天的魚先放血,可做生魚片,極美味,但易迅速退鮮而不堪食用。脂肪含量較少的廉價魚則會做成柴魚。」

 

  江戶時代的初期,魚河岸在日本橋逐漸繁盛興起,直到大正十二年(三百年後)關東大地震災變才轉而遷移到築地,現在又將因為時代的變遷、設備老舊、衛生問題和市場的密度過高等問題,將於2014年再度遷移至豐州,再不過久新的市場定也會形成它特有的氣息及律動,一樣的充滿著人情韻味,人們心中對魚市場的記憶終有一天也會如同過往一樣理所當然的被新的取代,作者之所以將空閒時所做的筆記整理成書的原因,便是希望藉由著書本的記錄能將舊有的回憶重新喚起,就算模糊不清也不會徹底的消逝而是永存人心。

 

arrow
arrow

    lonely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