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0_204717

替身計畫

Kiss Me First

作者:洛蒂・莫高奇

Lottie Moggach

譯者:鄭淑芬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4/09/05

 

  《內容簡介》摘錄自博客來

 

原來,只要有一組帳號密碼

任何人都可以在臉書上,「接手」別人的人生……

沒。有。人。會。發。現。

  尊重個人自由意志到極致,也包含成全對方求死的意願嗎?

  蕾拉在名叫「紅色藥丸」的網路論壇上,經常與人交換哲學思辨,論壇總是上演著「請人吃飯,是否能與召妓相提並論?」、「下載音樂不道德嗎?」這類辯論。在「求死權」的議題上,蕾拉理直氣壯表達:「自由選擇要用什麼方式死去,是人的基本權利!」版主於是對她提出一個大膽的計畫:「那麼,妳願意幫助泰絲自殺嗎?」

  患了重度躁鬱症的泰絲,一心求死,卻不希望家人傷心。計畫中,蕾拉不用扮演兇手,只需要在泰絲自殺後,在網路上扮演她身分,繼續活下去。蕾拉答應了。經過半年精心策畫與演練,泰絲如期「走了」,蕾拉隨即切換身分,接管她的臉書、電子郵件,定期貼文、回覆留言,一切竟然順利得令人吃驚,完全沒有人起疑。 

  然而,維持一切順利不是問題,問題是:這一切要做到什麼時候為止呢?一個人就這樣在世上消失了,真的沒關係嗎?驚悚懸疑+爭議劇情,讓人一頁一頁深陷下去……

 

  《心得感想》

 

    蕾拉與母親相依為命,她的母親長久以來為多發性硬化症所苦,母親去世後,她賣掉舊房子,搬到另一個地區獨自居住,工作則是在家接案,毋需和外人交際,某日,她發現一個名為「紅色藥丸」的論壇,那裡有許多人在討論區裡進行哲學辯論,她不只成功的加入他們,還在「道德」領域中獲得一席之地,這讓版主艾德里安注意到她,還約她私下見面,他對蕾拉提出一個請求,希望她能在泰絲結束生命後,代替她在網路上活動,慢慢停止更新,讓她的身影從在乎她的人心中淡出,先減緩衝擊,最後才消失不見。

 

    蕾拉同意幫忙這件事,她支持每個人都應該有求死權,這是最基本的權利─「決定自己死亡的時間和地點,是做自己的主人最終極的表現。」,並且不該設置任何前提,純粹仰賴個人對自己生命價值的判斷。

 

   對於現代人而言網路與生活早已密不可分,我們極其自然的使用它來建構自己的人生,然而,有多少人能夠意識到它並不只是一個被利用的工具,它對使用者具有深遠的影響力,可以在人毫無所覺的時候,從根本改變他對感情、工作、家庭、人際、娛樂、消費等各種層面的態度,還能操縱他的思考、認知、行為、決策和價值觀。身為一個網路重度使用者,我很喜歡閱讀以這類型為主題來寫作的作品,《替身計畫》正包含了上述元素。

 

    在取代泰絲以前,蕾拉和泰絲進行了多次交流,她收集一些必要的資訊(泰絲的過往歷史、說話習慣,遣詞用字、興趣喜好),而後事先拍好許多照片,以便日後能夠合成,增加說服力,她也曾懷疑一切是否能這麼順利,真的不會有人發現這是假冒的泰絲嗎?沒想到實行起來一點也不困難,她甚至還能幫泰絲與舊情人談一場戀愛。

 

    蕾拉的經歷正凸顯了社群網站的興起使得人與人的交流變得疏離,可是人們卻會因為能在那裡不斷的發布近期動態,揭露個人喜好,分享感興趣的話題,反而覺得陌生感被趨離,距離如此貼近,以為只要將這些零碎資訊拼湊重組,就能夠瞭解對方的內心世界,他對各種事物的確切看法,以及他在現實世界中的真實面貌,事實卻是我們對這個人的認知並不如自己所想的那樣透徹,那些頻繁互動的留言也無法代表彼此之間實際存在著緊密連結。

 

    「她們貼的近況更新也一樣。有時她們會貼一些沒有前言後語、看起來毫無頭緒的話,例如:有時候,不要知道比較好,或者,哼,那就算了,不說清楚她們指的是什麼。……拜託,誰需要或想要知道那種事?實在蠢得不得了,又很沒意義,可是大家都會回應,彷彿這些事情很有趣,很重要,很好笑。」P.24

 

    另一個引人注目的議題便是「求死權」,蕾拉所主張的「求死權」跟「安樂死」的定義並不一樣,她認為就算沒有身染重症,只要一個人認為自己不值得活下去就有權利結束生命。

 

    受到蕾拉幫助的泰絲是個嚴重的躁鬱症患者,她從青少女時期就受它困擾,她跟家人的關係疏遠,她有很多朋友卻沒有一個會打電話給她的摯交,她沒有穩定的生活圈,她四處飄盪,並且深信她一輩子都只能這樣,所以渴望能夠「退房」,我覺得這部份的設定有點可惜,因為無形之中泰絲似乎擁有一個可以自殺的合理理由,如此一來蕾拉協助她去死的罪惡感和糾結感便減輕了一些,倘若泰絲是被艾德里安洗腦後才想尋死,那麼蕾拉的所作所為究竟是協助犯罪,還是她自認為的深富同情心且道德高尚的行為?

 

   《替身計畫》的靈感來自作者Lottie Moggach 祖母的遭遇,她曾經試圖協助他人自殺,結果被判決了9個月的刑期,雖然Lottie Moggach並未在書裡給予支持或反對的定論,可畢竟是以蕾拉作為敘事的第一人稱,因此很容易讓人以她的想法為基礎來看待這些她所發生的事,不過,我想如果單用這種角度來解讀會減少許多樂趣,讀者們不妨以自身信念來自我審視,跟著故事親自體驗一場生命倫理的道德思辨。

 

 

試讀─三采文化

 

  《作者簡介》

    洛蒂・莫高奇 Lottie Moggach

  現為新聞記者的洛蒂曾在《時代雜誌》《金融時報》《Elle》《GQ》等撰稿,她的母親黛博拉・莫高奇(Deborah Moggach) 則大有來頭,她是知名編劇兼作家,近期電影《金盞花大酒店》原著作者、電影《傲慢與偏見》的編劇。

arrow
arrow

    lonely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