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2_022857

留下我悲傷的故事:

蓮娜.穆希娜圍城日記

Блокадный дневник Лены Мухиной

作者: 蓮娜・穆希娜

譯者:江杰翰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14/04/25

 

 

    《內容簡介》摘錄自博客來

 

列寧格勒圍城戰結束七十周年

17歲的少女在零下40度,沒有電的圍城中,

每天吃的食物不到這本書的1/3重,

872個圍城日子、20,928個飢餓小時。

像鼴鼠一般地活著。

 

  蓮娜・穆希娜這位當年只有十七歲的俄羅斯少女,在1941522日寫下第一篇日記。當時還見不到任何災禍迫近的徵兆,蓮娜心中掛記著的不是學業,而是男同學沃瓦。女孩們的祕密心事、對同學的好惡感是日記戰前部分的主要內容。

  圍城的生活越來越糟,在嚴重缺乏糧食的情況下,人們甚至開始吃起貓、狗,蓮娜在日記寫著:「整整十天,我們就依賴一隻貓生存下來。

    她想要買一公斤黑麵包和蜜糖餅,大方地淋上奶油⋯⋯像孩子一樣,她什麼都想要,卻什麼也無法得到。圍城生活將人的道德擊垮而變得殘酷、自私,若不與受撫養的親人分享食物,可以吃得更飽。對蓮娜來說,記述自己如何期待阿卡(同住的老婦)的死亡是日記中最羞恥的部分:「如果阿卡死了,她自己、我和媽媽都會比較好過」,蓮娜寫道,同時大吃一驚:「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能寫出這樣的句子」。

  蓮娜身處在時間的邊界上──戰爭與和平、童年和青春期,沒有任何過渡,跨步邁入可怕、殘酷的生活。日記是她「僅有的、能為我出主意的朋友」,而我們在這個掙扎於死亡線上的女孩的日記中,則看見了戰勝這個慘絕人寰的時代,她堅韌的靈魂。

 

    《心得感想》

 

    《留下我悲傷的故事》是17歲的少女蓮娜.穆希娜所留下的日記,時間從1941年的5月至1942年的5月,日記裡詳細地記述了蓮娜的日常生活,讀者會看見她的家庭從安穩走向破碎,她的心情在絕望和希望中擺盪,蓮娜的家鄉列寧格勒(現今的聖彼得堡)1941年的6月22日捲入戰事,後來城外被德國和芬蘭的軍隊層層包圍,總共歷時872天,持續到1944年的1月27日才解除困境,這場「列寧格勒圍城戰」是一場極為殘忍和無比血腥的戰爭,當時城內的居民孤立無援,個人住宅和公共設施被敵機大量摧毀,許多人受到炮火的攻擊痛苦死去,逃過一劫的人們卻得承受更加折磨的試煉,飲水、資源和糧食的發放配額越來越少,還得努力勞動,有更多的人因為饑餓而衰弱致死,死傷人數多達百萬人民。

 

    初期,蓮娜在日記裡書寫的記事和一般的青少年並無兩樣,像是學校的考試,每天得預習的功課,她拿手和不太拿手的科目,她與女孩們的聚會,她想要擁有一個真正的朋友,或許同班同學塔瑪拉會是最適合她的好朋友,還有她對家人的矛盾情感,她愛她的蓮娜媽媽和阿卡,有時卻又覺得她們讓她感到厭煩,而她喜歡的男孩沃瓦,幾乎佔據了她的所有思緒,他的性格外貌,他的行為舉止,兩人之間的對話,他對待她的態度和她對他的期盼等,這些都是蓮娜最為關心和在乎的,戰爭開始後,蓮娜該做的事情不再是準備學業而是義務勞動,搬磚頭,挖掘壕溝,即使是中學生的她也為城市防禦盡了極大的心力,那時我們從日記中還能感受到她源源不絕的生命力,她對於她的國家、領導和軍隊充滿信心,深信總有一天他們會大獲全勝,紛亂的戰事尚未令她擔憂,她煩惱的還是何時才會出現一個愛她的人,她和他彼此相愛,而非虛度美好的青春歲月。

 

    之後戰事急轉直下,現實越趨嚴峻,她的朋友一一離開,她的親人相繼逝世,蓮娜的命運和這座城的際遇重疊,她孤身一人,日記是她唯一能夠傾訴的對象,過往的煩惱如今顯得奢侈,眼前只剩下最基本的,最低限度的渴求─充足的食物,她把未來的夢想寄託在遠方的親人發來的電報,她祈求能早日從列寧格勒城中出走,邁向一個嶄新的生活。

 

    「蓮娜心想,等到這些現在還年幼的孩子們長大成她這般年紀,一定會比自己幸福得多,而且他們的青春將會非常幸福、燦爛。他們不必經歷她承受的一切苦痛,他們不必面對雙親的亡故,他們將會過得更好。」P.188

 

    日記的後半部,蓮娜不再以第一人稱寫作,而是以第三人稱的方式來敘述她今天做了什麼,上面這段話是我讀來最為鼻酸的一段話,蓮娜羨慕著那些幼小的孩子,因為他們還沒長大到可以體會生命的酸楚和磨難,這時的她本該盡情的揮霍最耀眼的年少時光,卻被困在這裡,被迫體會最幽微深沉的陰暗,然而在經歷過這麼多的困苦後,她還能勉勵自己因為有過這樣的生命教訓,她的未來一定會過得更加輕鬆、美好和快樂,這類字句不時的出現在她的日記中,僅管真實的她可能並不如字面上的她一樣積極樂觀,這些段落或許是她試圖說服和安慰自己而寫,但也無損她的韌性和堅強,她和她的蓮娜媽媽一樣,肉體虛弱,精神強壯。

 

    手稿目前珍藏於聖彼得堡歷史政治文獻館中,蓮娜對戰爭的恐懼、所遭受的苦痛和對自身處境的哀愁不再只有日記能夠傾聽,它已化為鉛字,印刷成冊,如她所冀望的留下了那些發生在她身上的悲傷故事,那些發生在列寧格勒城裡的人們身上的悲傷故事,令人讚嘆的是縱使命運如此嚴苛冷酷,也未能熄滅在她靈魂深處的生存渴望。

 

 

試讀─大塊文化

  

    《作者簡介》

 

蓮娜・穆希娜 Lena Mukhina19241991 

  19241121日誕生於烏法,1930年代初期,和母親瑪麗亞.尼古拉耶夫娜.穆希娜居住在列寧格勒。不久之後,母親因為重病,由親阿姨伊蓮娜.尼古拉耶夫娜.穆希娜收養。十七歲那年經歷「列寧格勒圍城戰」,日記記錄了圍城期間在學業與愛情上的苦惱。物資日漸缺乏時,她和養母的生活也走入困境。不管人的意志有多堅強,還是敵不過飢餓的折磨,母親終究離她而去,剩下她獨自面對戰亂與飢餓。19426月初,蓮娜離開列寧格勒,直到1945年秋天回去,進入列寧格勒藝術工業學校就讀,三年後順利畢業,取得鑲嵌技師的專業。其後靠著打零工艱苦度日,蓮娜終身未婚,也沒有孩子,因病退休之前擔任布材圖飾的描圖畫師。199185日逝世於莫斯科。

 

arrow
arrow

    lonely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