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天使之刃

作者:藥丸岳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31日

ISBN:9789861857671

  這種痛恐怕一輩子都不會消失吧,

  就像絕對無法摘除的病灶一樣,

  每當想起那一天,

  檜山便覺得有人勒住他的胸口,

  拿刀凌遲他,覺得一顆心慢慢壞死。

 

《內容簡介》摘錄自博客來

如果連真相都無從得知、

連一個可以具體發洩憤怒的對象都沒有,

遺忘、原諒或憎恨,站在哪一邊比較容易?

  「少年B被殺了。」刑警的一句話喚醒了檜山貴志幾乎封印的痛苦回憶。四年前,三名年僅十三歲的少年在五個月大的女兒面前殺害了妻子,卻因為《少年法》的保護,讓他們不用曝光、不用進行公開審判,更不用入獄服刑!檜山所知的,僅僅是「妻子遭三名少年所殺」的可悲事實。沒想到,當時的少年B今天竟也成為某人的刀下亡魂!難道這是遲來的天譴嗎?

  想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少年B為什麼會死在自己經營的咖啡店附近,而且還是在自己沒有不在場證明的時候?少年為何惹上殺機?和四年前的命案有沒有關係?矯正教育是否真的發揮作用,讓他們洗心革面?或者他們早已忘了自己曾殺過人,若無其事地過著每一天?

  為了解開疑問,也為了洗刷自己的嫌疑,冒著讓平穩的生活再次崩毀的危險,檜山追尋起少年們的足跡。但自己究竟想聽到什麼答案?知道了真相,是否就真的能讓多年來壓抑在心中的傷痛和憤怒得到撫慰?

 

《心得感想》

 

  「檜山心中總是存在著兩個時間:一個是那起命案發生後便靜止的時間,一個是案發後他不得不度過的這三年又十個月的時間,檜山總是在這兩個時間軸之間來來去去。無論多少時光流逝,靜止的時間都不會成為過去,永不褪色,總是能鮮明的喚醒當時的記憶。」P.25

 

    除了那起案件的現場情況之外,全書最令我感覺心痛不捨的部份,便是檜山內心狀態的描述,他無法遺忘並且強烈意識到自己的現在已經和過往徹底切割,無論是現實生活的步調還是情感上的自適都再也無法回復到原本狀態,造成這一切的兇手,卻被保護在安全的屏障之中,就連想恨也找不到具體對象能夠盡情的憎恨。

 

    日本小說裡以少年犯罪和少年法為主題的作品不少,看過的有湊佳苗的《告白》、東野圭吾的《徬徨之刃》和黑武洋的《肅清之門》,基本上當我在這三部作品中瞧見主角們因為對法律失望,而決定自己復仇或是動用私刑來伸張正義的時候,對那些遭受報復的青少年並沒有太大的同情,也很少從另一種角度看待他們也有人權這件事,或是支持不管怎樣殺人就是不對,既然曾經因為這樣痛失所愛又怎能以此手法來解決的論點,還有要是死者知道了一定很難過,應該好好的連他的部份一起活下去的釋然,更不用說誠心接納、寬恕或原諒,也許這些想法,很多時候來自於對書中主角的偏愛,或者被那些犯罪者的態度給左右。

 

    一開始也是以這種立場去讀《天使之刃》,少年法的詳細法條就不在心得裡詳述,小說內容已將其描述的很清楚,而且伴隨著劇情的推進,自然能了解這個概念從何而生又是如何執行,個人覺得此書特別之處是在於僅管是以受害者檜山為主角當作主要視野,卻也會對其他人物產生較為對等的同理,一方面得歸功於角色塑造的極為立體,另一方面是當中主角們的身份並不全是單純的加害者或受害者,有時可能是身兼兩種身份,了解各自的背景後,思緒和情感就變得複雜,很有可能最初是站在同情角度看待,可是最後又被層層推翻,或是剛好相反,但這種設定卻是極為貼近現實,不是一種極端的假設,而是生活中確實會產生的情況,作者藥丸岳平等的將雙方情況都安排在故事之中,正因為如此才能引起困惑、才會反覆思索、原先的立場是否過於片面且偏頗。

 

    檜山因為想要了解少年B在死亡前所過的生活,想要知道對方內心是否曾感到懺悔和興起贖罪的念頭,因此追查探訪三位少年的後續近況,卻發現少年B的死亡及之後發生的騷動和其他案件,全都與過往的命案有關,《天使之刃》雖然是以探討少年法所引起的正反觀感當作主軸,但仍舊富有著推理成份,一直到事件進行到中後段,犯案的嫌疑人和詭計謎團亦保有懸疑性,整體佈局的巧妙安排和充滿意外性的轉折,相信能讓喜歡社會派推理的讀者們感到滿意。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天使之刃 藥丸岳 高寶
    全站熱搜

    lonely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