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莎拉的鑰匙

作者:塔提娜.德羅尼

原文作者:Tatiana de Rosnay

譯者:蘇瑩文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5月14日

 

 

  這把鑰匙所背負的

  不僅是個令人心碎的承諾

  還如同枷鎖牢牢的禁錮她的心扉

 

  《內容簡介》自身撰寫 更多介紹可參考博客來

 

    1942年,法國警察奉德國納粹之命令,展開拘捕上萬猶太人的舉動,其中包含了數千名的兒童,這場殘酷的事件卻有個甜美的代號,名為「春風行動」,警察將他們拘禁在冬季自行車競賽體育館,之後分批由火車、巴士送往各處集中營,最後將近有七萬六千人都死於毒氣室中,這次的暴行後被代稱為「冬賽館事件」。

    年僅十歲的莎拉,在警察的命令中與母親被迫收拾衣服跟隨他們離去,她擔心四歲的弟弟害怕,因此將他鎖入平時躲藏的密櫃之中,裡面有點水有食物跟手電筒,還有他愛的圖畫書及泰迪熊玩具,她心想等事情結束後她就能把弟弟救出來,卻不明白她即將踏上的旅程沒有盡頭更沒有出口,那把鑰匙在口袋中隨著時間的流逝越發沉重,她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得返家實現她的承諾。

    2002年,嫁給法國人的美國記者茱莉亞,因工作之務必須撰寫關於「冬賽館事件」的報導,在取材的過程之中卻意外揭開了丈夫家中隱藏了數十年的秘密,她不願放棄並找出所有線索,因為她無法掩蓋內心對於真相的吶喊與渴求,這個舉動也令原本看似完美家庭中的問題浮出檯面,面對歷史瘡疤的同時她也得開始正視婚姻的裂縫,僅管她明白可能因此失去舊有的一切,也不願就此退縮。

 

  《心得感想》

 

    雖然不是第一次閱讀這類型的題材小說,但不得不說它讓我好幾度得停下來休息,以便能夠消散那隱藏在字裡行句間的哀傷,雖然主角莎拉的故事為虛構,但是所帶出的「冬賽館」事件卻絕非杜撰而是事實,如同內文所言:「有些未知的故事並不討喜,面對真相比保持無知還要困難。」人活著是否該只往前看,就此埋葬無法改變的過去?而現今的我們不也如同書中的大部份法國群眾一樣,對於這些慘痛事件感到漠然,因為教育告訴我們這只是一段歷史洪流的軌跡,有些更不被重視並且被人們選擇性失憶的忘記。

 

    她終於開口,語氣虛弱,幾乎是低語,「過了這麼久,我還會看到那些孩子,看著他們搭上公車然後被帶走,我不知道他們會被帶到那裡,但是心裡有種感覺,一種可怕的感覺。我身邊的人大多漠不關心,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猶太人本來就該被帶走。」P.97

  「許久以來,法國的教育一直在告訴我們猶太人是這個國家的敵人,這就是原因。」P.97

 

    劇情交錯兩線,一線為10歲莎拉的敘事獨白,在短短的幾週之內小女孩被迫成長,一開始她的內心充滿困惑,無法理解為什麼得遭受這樣可怕的境遇,而他們究竟犯下了什麼無法彌補的大錯,那些執行拘捕的警察們是奉命行事還是自然而然做出這些殘忍的舉動?而開著火車及巴士的司機們明不明白他們所運送的人群即將踏上有去無回的冥途?她曾經認為像她這樣年紀的孩子本該滿懷希望,不顧一切的相信會有奇蹟出現,直到她親眼目賭生命所有的一切面臨崩毀,最後她再也不問,牢牢的鎖上心扉。

 

    另一線則為極力想找出真相的女記者茱莉亞,因為撰寫報導的過程中發現了莎拉一家的事情,這場歷史事件被埋藏在夫家隱藏多年的秘密之下,而她的舉動更使她的人生驟然改變,但我不認為她婚姻的結束是來自於此,而是長久以來便以存在的問題,只是她一樣選擇性的視而不見,只看自己想要的部份,而揭露真相的過程反而促使她從窒礙的情感中得到解放。

 

   「我為什麼不乾脆要他住嘴?何必再三容忍?因為你為他癡迷對吧?僅管他跋扈、粗魯又自私,但打從第一眼見到他開始,妳就迷戀上他了,不是嗎?」P.80

  「他何必害怕?他什麼時候才會明白,讓我真正難以忍受的不是他的不忠,而是他懦弱膽怯的逃避。」P.277

 

    她為了內心的正義死命追尋,認為人們都該重視這件事情,這點我能同意,不過我無法完全認同她將所有事情告訴不知情的莎拉的兒子,讓他得被迫承受這段痛苦過去,令他的世界就此分崩離析,這是因為我無法確定對方是否抱有同樣的信念,寧願知道殘酷的事實,而不願活在無知的假象之中,而且我也無法精確的衡量他是否堅強到足以能夠承受。

    這本書在2010年也改編成了同名電影。

 

P.S 已經很多人抄這篇當作業了喔,自己的心得自己寫好嗎? 

 

2012-03-03_154536

《電影心得》

  補上簡短的電影心得,電影雖然拍的很不錯,但是我覺得無法完全傳達出莎拉跟茱莉亞內心糾結的深沉情緒,而且改編之後茱莉亞夫妻間的異國婚姻所引發的家庭問題,也被輕描淡寫的帶過了真是有點可惜,兩者相較起來,我會推薦觀看書本較能獲得更多細膩的感受。

arrow
arrow

    lonely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